作者:萬衛平 達娃玉珍
發布時間:2024-09-29
閱讀次數:3555 次
為統籌推進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宜昌(長陽、五峰)片區建設工作,提升片區文化生態保護整體水平,9月26日至27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宜昌市文化生態保護中心、宜昌市群眾藝術館、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宜昌(長陽、五峰)片區建設專題培訓班在五峰開班。
此次培訓班邀請了兩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專家進行授課。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陳華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問題》為題,宏觀分析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的建設原因、時代背景、發展歷程、法律依據、具體方式、保護方法,并結合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宜昌片區建設實際,提出了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整體性保護的相關建議。
由中國旅游協會旅游商品與裝備分會專職副會長陳斌授課的《傳承非遺傳統技藝 開發現代生活產品》,則從微觀角度關注了非遺與現代生活的銜接和融合,通過大量圖片和豐富事例闡述了開發非遺產品服務現代生活的目的、發展歷程、當下困境、營銷手段和技巧經驗等,為非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講座之后,還組織了外地學員參觀了五峰非遺傳承展示館和五峰民俗館。
來自長陽、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部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基地負責人、文化站站長以及景區負責人共計13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充分體現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整體性”特點。培訓期間,學員們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討論,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加深了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還學到了許多實用的保護方法和開發技巧,增強了大家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信心。
此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為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下一步通過國家驗收夯實了基礎。未來,兩縣將以創建為契機,加大非遺保護力度,創新保護方式,推動非遺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區域文化生態的繁榮發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